陈绍宏,男,汉族,无党派人士,1942年4月生,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。1966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四川省名中医。2006年10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”称号。
个人履历
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,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,四川省第八届、九届政协委员。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之一。专业特长:内科 。
擅治病种
脑出血 、脑梗死、脑供血不足;冠心病、心肌炎、心肌病;急慢性咳嗽、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肺心病、肺纤维化、支扩咯血;口腔溃疡、胃溃疡、胃炎、肠炎、胃肠功能紊乱、习惯性便秘、慢性腹泻、胆囊炎、胰腺炎、脂肪肝、消化道出血;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粒细胞减少症、再障;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、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失眠、神经性头痛;干燥综合征;盆腔炎、乳腺增生、痛经;不明原因发热、带状疱疹、骨质疏松、疲劳综合征及其他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。
研究方向
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病的研究,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、脑梗死、心绞痛、心梗等多种急危重症上取得很好疗效。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247例,有效率达到84.40%,病死率下降到14.80%,血肿吸收快,降低了病死率和病残率。用“甘草人参汤”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,一般都在三天内止血。应用经方治疗感染性发热疾病,涉及西医19种病毒和细菌感染疾病,其总有效率为70 %,肯定了仲景学术思想在今天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。还对喘证(肺心病)、厥脱(休克)、血证(急性出血)、痛证(急腹症)、胸痹(心梗、心绞痛)等方面治疗有较深造诣。
承担课程
承担了本科生、研究生课程,他所主讲的内容均从临床实际出发,理论联系临床实际,使学生印象深刻。还组织急诊科医生对学生的急诊急救技能进行义务培训,在短时间内,使多数学生的急诊急救水平得到了提高。临床教学查房、临床讲习病案,深入浅出,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他还培养出了第一代中医急症研究生。1996年以来培养了14名博士,1名博士后。
主持项目
他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项,承担国家科研项目3项、部省级科研项目5项,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。主持国际学术会议5次,办国家级、省级中医急症临床学习班5届。编写规划教材2部。
陈老治学严谨,深究古典医籍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中西医并重,在继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传承。针对中风病急性期,提出“元气亏虚为本,虚生瘀、瘀生痰、痰化火、火生风”的核心病机理论,制定“复元醒脑、逐瘀化痰、泄热熄风”的治法,拟定方药制成院内制剂“中风醒脑液”。“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”获得国家发明专利;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诊疗方案于2009年由国家中管局组织在全国33家单位验证,结果显示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。在遵循仲景学说基础上,提出“重三经,定四型”的新理论,应用系列经方治疗感染性发热疾病取得满意疗效(涉及19个病种)。其中针对外感发热的抗高热1号方开发成新药“散寒解热口服液”上市,被卫生部《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(2011年版)》和国家中管局外感发热临床路径采用。制定的急乳蛾(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)中医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被国家中管局采纳。
陈老率先在全国创立急诊门诊、院前急救、急诊观察室、急诊病房、ICU、急诊教研室六位一体的急诊科建设模式,目前已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急诊科建设指南的标准模式;指导省内外58家医院的中医急诊工作。自担任成都市传染病医院“国家传染病重点实验室”首席专家以来,指导医护人员应用中医药防治甲流成效显著,使该院从无等级医院一跃成为三甲医院,增强了西医同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,首开西医院应用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先河。在防治2003年“非典”、2005年猪链球菌感染与2009年“甲流”,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员救治和防止灾后疫情做出突出贡献。
陈老注重对团队医德医风、业务能力的培养,带出了一支优秀的中医急诊队伍,为全国输送中医急诊专业博士后2名,博士17名,师带徒57名,为全国2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培养中医急诊技术骨干779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