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静生

张静生,主任医师,教授(博士生导师)。男,1941年9月出生,沈阳人。中共党员。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。曾任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。现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。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评审委员,辽宁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,国际心脏病学会中国分会会员,中华医学会辽宁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。

主要业绩
从事医史文献、临床与科研工作33年,擅长治疗心脑血管及其它神经内科疑难病症,尤其对头痛、中风、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。研制的”抗癫痫胶囊”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。1982年承担卫生部古医籍整理课题,完成10部古医籍整理校勘工作。1990年主持国家中医局”扶正固本前剂对胃癌术后抗复发临床与实验研究”已结题,及省科委”抗癌冲剂治疗胃癌新药研究”、”中药对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”现均获1999年省科委科研成果。1997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”中药对冠心病患者低密质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”及省科委课题”冠心康新药研究”、”中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干扰素一Y基因表达的影响”,均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在省级与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。

主要著作
主持编著《伤寒论方证研究》,1984年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;《刘纯医学全集》198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,该书于1992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中医古籍整理丛书卫生奖;《急救广生集》于1992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。

获得荣誉
2019年9月29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中医药局《关于表彰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决定》表彰为“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”。
2021年4月,被授予“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2021年10月,被授予“辽宁最美医务工作者”称号。

 


 

  从早上七点半开始,连续接诊近5个小时,80岁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张静生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,望闻问切,一丝不苟。

  耄耋之年的张静生本该在家颐养天年,却一心想着行医,从医五十四载,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,至今仍坚持每周二、周四出诊,不为名不为利,只为解除更多患者的疾苦。

  在临床诊疗中,张静生诊治范围广泛,含内、妇、儿疾病,且善除顽疾,尤其是对重症肌无力等疑难杂症的诊治,堪称妙手回春,不少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医。在用药上,张静生更是以“简便廉捷”而著称,擅长使用经方、名方、小方,这些药方用药价格不高,但治疗效果颇佳,在解除患者疾痛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张静生临危受命,挑起中医抗疫重任,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顾问,研发以“扶正解毒合剂”为代表的三种院内制剂,为疫情防治提供“辽宁中医方案”。他还经常与支援湖北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,无论多晚,只要有需要,他一直“在线”。

  除了治病救人,张静生还将传承发展中医药视为己任。“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中医人有责任将其继承好、发展好、利用好。”张静生这些年始终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,充分发挥“师带徒”作用。每天清晨7点,他都会带着弟子们诵读经典、讲医案;每次出诊,他都让弟子们现场观摩,药方从不保密,治疗经验和诊疗技术更是倾囊相授。

 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几十年来,张静生培养中医人才逾千人,弟子之中人才辈出,成为各医院的技术骨干。

  张静生的中医药成就远不止于此。他在中医临床科研、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也成就斐然。他提出用“补脾益肾法”治疗重症肌无力,使患者大受裨益;研发补益脾肾的“复方黄杞颗粒”,益气养阴、化痰祛瘀的“冠心康颗粒”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完成成果转化;主持和参编了《伤寒论方证研究》《急救广生集》《中医非药物疗法》三部著作。
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张静生2004年被评为“辽宁省名中医”,2011年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,2016年被授予“辽宁中医大师”称号,2017年被授予“首届全国名中医”称号,2019年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,刚刚又获评“辽宁最美医务工作者”。

  无论多少荣誉加身,张静生始终坚守初心,在平日的工作中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,坚持用行动践行“做苍生大医,为人民服务”的崇高理念。

 

原文转自: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(ln.gov.cn)